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2023-05-18 08:57 • 阅读 74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急!!!】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急!!!】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壳是地球的表面层,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和地壳共同组成了岩石圈。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核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地球内部分为几层?各层结构特点分别是什么?

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如同其他类地行星一样,可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流变学)性质分为若干层。然而,地球的内核、外核具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其他类地行星所没有的特征。地球外层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地壳,下面又有一层黏稠固体组成的地幔。地幔和地壳之间的分界是莫霍不连续面。地壳的厚度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从海底的6千米到陆地的30至50千米不等。地壳以及地幔较冷、较坚硬的上层合称为岩石圈,板块也是在这个区域形成的。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较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就在软流圈上方滑动。地幔晶体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于地表以下410至660千米之间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过渡区。在地幔以下,是分隔地幔和地核的核幔边界(古登堡不连续面),再往下是黏度非常低的液态外地核,最里面是固态的内地核。内地核旋转的角速度可能较地球其他部分要快一些,每年约领先0.1–0.5°。内地核半径1220千米,约为地球半径的1/5。

地球构造图

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圈层结构:

1、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如何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三层,下面就说说如何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地球内圈分为三个圈层,从外向内分别叫做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都是由比较硬的岩石构成的,又叫岩石圈。

地壳

因为地球上有高山,还有平原和河流等,所以,地壳厚度是不一样的,大陆上的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大约是17公里。

地幔

地幔在地壳与地核之间,又叫中间层。从地壳以下到2900公里深处,都是地幔层,地幔又分为上地幔、转变带和下地幔三层。

地核

地幔以下到地心的地方,是地核层,大约5100公里处,又将地核分成外核和内核,地核温度高,压力大。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圈层结构

1、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2、莫霍面

1910年莫霍洛维奇提出地球有内外层之分。他指的内外层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幔和地壳。而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也就被称之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莫霍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

3、地幔

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m以上,平均密度为4.59/cm3,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m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4、古登堡界面

古登堡界面,又名古腾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划分,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地震波传播时,除了在地球内部深度约33千米处波速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此处称为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之外,在深度约为2900千米处,地震波传播状态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处便被称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即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P波(指纵波)曲线在此界面处的速度也急剧减低。

5、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半径约有3470km,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高密度,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温度非常高,有4000~6800℃。

圈层图示及性质

内核为何是固体?

①纵波在地下5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

②横波在5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较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态。

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哪几个部分?

地球是由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构成的.

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地球生物圈覆盖大气圈的下层、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水圈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96.5%是海水,3.5%是淡水).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是内部圈层的最外层,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所以地壳也可称为岩石圈,占地球体积的0.5%;从地核外围约2900km深处的古氏不连续面一直延伸到约33km深处莫氏不连续面的区域被称作地幔;地核位于古氏不连续面以内,地核又以雷门不连续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半径约1250km的内核,以及在内核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约3500km的液态外核.

好了,关于地球内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由本地通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qingdao.bdtong.com.cn/bk/147556.html